很多人有着这样一个误解,那就是认为明朝是被清朝灭亡的,其实这是不对的。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也就是公元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五日,李自成攻破北京以后,在太监王德化的引导下,从德胜门进入北京内城,经承天门步入皇宫内殿。
大祯皇帝朱由俭带着太监王承恩上眉山瞭望以后返回乾清宫,发现大臣们已经全部四散覆灭。
于是崇祯前往景山自缢身亡,大明王朝就此覆灭史,称贾身之变。
所以这一点非常明确,那就是明朝亡。于李自成的农民军之手,并非是清君之手。
所以很多人认为的明朝亡于外族入侵,是错误的。明朝的灭亡主要还是内部矛盾造成的清军被堵在山海关外。
如果没有大明自己内乱,估计清军永远也入不了关,那么清军是怎样趁虚而入的呢?
公元一六四四年,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大明灭亡以后,天下短暂进入了群雄逐鹿的分裂时期,最主要的势力有四只李自成的大顺多尔衮的大清张献忠的大西和保有大明半壁江山的南明宏光政权。
虽然在南明的框架内,还有很多割据势力。比如郑智龙左良玉刘良左黄泽功刘泽清和高洁等人,但是这些人名义上还是以弘光政权为正说的。
纵观当时的四支主要割据势力,红光政权在南方依旧有着很强的号召力。
李自成的大圣在北方也是实力雄厚,尤其是北方的大明旧臣纷纷祷告。
李自成做好了,改朝换代的准备。可以说,南北对立之势已经初步形成。
在两者之外,张献忠的打西政权并不具备逐鹿中原的能力,但关外清军的实力却不容小觑,只是这一点并没有引起李自成足够的重视。
而且由于李自成在攻下北京以后,对大明官僚阶层实行追赃抄家的政策,最终导致了大明旧臣的第二次倒戈,这一次他们倒向了清军。
大明旧臣的第一次倒戈,让李自成迅速统一了北方。当这些人第二次倒向清军时,却使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之后,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只能退回陕西,而远在南京的红光政权却制定了廉辱抗寇的政策,也就是和清军一起打击。
李自成,因为毕竟大明朝是被李自成给覆灭的。就这样,清朝打仗,为大明复仇的旗号入关,同时拉拢优待大明旧臣靠着这两点,迅速平定了北方地区。
而清朝之所以打出为大明复仇的旗号,还有着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表明清朝是继承明朝的正统所在。
到公元一六四五年,李自成死于湖北九宫山。以后大顺军残部再也没有形成新的领导核心。
最终归顺了。南明龙武政权被收编为忠贞营。大顺余部虽然归顺了南明,但南明内部对于农民军却依旧争议,猜忌不断。
其中,杜义锡主张联合农民军对抗清军,而河藤角吕世嗣等人则非常排斥农民军,不愿与其为伍。
再到后来,张献忠的大西军也归顺了南明。由于大西军余部的实力强,大,孙可望李定国和刘文秀等人逐渐掌控了南明朝政。
如此一来,钟贞营的处境就变得非常尴尬。他们一不受南明官僚的待见,同时又不愿意依附于孙可望,最终只好北上魁东地区和王光清赫真所部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援,形成了一个拥有各自基地相对稳定的抗清集团被称作魁东十三架到公元一六六二年,南明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溺死于昆明晋王李定国和郑成功先后病逝。
至此,南明再无复兴大明之望。而夔东十三家则成为了大陆地区仅存的一支打着大明旗号的抗清力量。
以李来亨刘体纯元宗帝和郝尧琦等人为首。公元一六六三年,清军开始围攻四川湖广和陕西的大顺军余部大顺军。
虽然也曾经取得局部的胜利,但始终不能打破清军的围剿,更无法组织起来有效的反攻。
最终,刘体纯与家人一同自缢而死。郝姚琦元宗帝等人则先后被俘沙害到公元一六六四年,打顺余部,仅剩的李来亨所部,坚守湖北茅庐山区,直至渐禁粮绝。
最后,李来亨将妻子杀死以后自缢身亡。至此,坚持抗清二十年的大顺军余部全部被灭。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讽刺,大顺农民军亲手灭亡了大明,而将大明的旗帜扛到最后一刻的也是大顺农民军。
从公元一六四四年大明灭亡开始,全国各大势力逐鹿天下。
最终,清朝先后灭掉了大顺和大西,而南明。最后一任君主永立皇帝也死于曾经的大明旧臣。
如今的大清将领吴三桂之手,李自成虽然灭亡了明朝,但却被清朝做了嫁衣。
因为清朝又为大明复仇的名义笼络人心入入中原,并最终统一了天下。
如果明朝没有内部的矛盾激化。如果李自成能用朱元璋的眼界和气魄笼络住已经投降的大明旧臣,那么清军很难进入山海关,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