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中兴背后隐藏的真相_朱祐樘大权旁落_文官集团掌控朝局__下

虽然老城市政的徐浦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老好人的样子。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他的仕途生涯会发现,徐浦无论是在夺门之变,还是曹石之变,又或者是成化年间,李显与朱建深的明争暗斗,汪直与群臣的斗智斗勇中,都很少能够看到徐普的身影,而能够在一次又一次激烈的政治斗争里,不引起任何一个派系的过度注意,并且还可以按部就班的实现晋升。
徐浦已经不仅仅用低调稳重就可以形容了。应该说,他的政治嗅觉非常敏锐,为人处事也非常圆滑。
关于徐浦历史上有一个十分出名的典故,叫做徐浦投豆,是说徐浦少年时每天都会复盘自己当天的所思所为。
为此,他准备了两个空瓶子,一旦自己当天有恶念或者劣行,就往其中一个瓶子里投一颗黑豆。
如果是善念或者善行,则往另一个瓶子里投黄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豆的数量越来越多,黑豆的数量则越来越少。
徐浦的这个习惯在他踏入仕途以后,也一直在保持通过这个典故,我们能够看到徐浦强大的自制力。
而徐浦正是靠着一点点,从细节上完善自己,才最终养成了他凝重有度的性格和作风,周又成提拔。
徐浦进入内阁,原本是想让他和刘吉产生冲突形成对抗。然而,周又琛却没有想到,徐浦居然成为了内阁的粘合剂。
他和其他两名内阁成员都保持了非常不错的关系。徐浦和人类厌恶的刘吉不但从来没有红过脸,甚至在刘吉死后,徐浦还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红治五年,刘吉支持还乡。徐浦成为了内阁首府,这时的内阁还是三个人?
徐浦刘建和邱俊邱俊是在弘治四年进入内阁的,所以资历比徐浦和刘建浅。
而且邱俊是出了名的不好相处。在内阁经常和刘建争的面红耳赤,在朝中与吏部尚书王庶更是势曾水火,而徐普虽然是内阁首辅,但他却处处让着邱郡。
所以两个人虽然政见不合,但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摩擦。可以说,徐普的所作所为使得朱佑琛挑动文官集团内部矛盾,然后居中制衡的策略宣告失败。
而在文官集团的不断挤压下,黄权也逐渐从朱有琛的手中旁落,他只好变得听话听劝。
于是,文官集团就投桃报李的将无数的溢美之词纷纷的夹在了朱有琛的身上。
朱有琛也就此被文官集团描绘成了一个圣主名举。
朱有成到底,大拳旁落到什么地步了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有一次朱又称下旨要求内阁为他写一篇青词。
内阁首府徐普马上就回了一份奏书,引经据典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然后直接拒绝了为朱又琛写青词,而朱友成无奈之下也就只好不了了之了。
这件事情要是放在嘉庆年间,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严嵩徐阶李春芳还是高拱张居正,这些比徐浦强硬的多的那个首辅都是一个一个争着抢着为朱厚熜写青词。
由此可见,朱佑琛对曹局几乎彻底失去了掌控一个老好人士的内阁首府都可以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
朱又成当然不甘心大权旁落。于是,他从红治八年开始,大幅度减少了接见大臣的次数,并学的父亲周建深任用了一批传奉官,企图用来制衡内阁。
然而,以徐浦为首的内阁,当即就进行了激烈的反击,孤立无援的朱友琛,最终彻底妥协防权统治。
十一年,七十多岁的徐浦致式回降,文官集团在经过不断的整合优化以后,终于形成了继三阳组合之后,另外一个强大的内阁组合。
刘建李栋阳和谢乾组合。这三个人被诗人称为天下三贤相,并且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编了一句顺口溜李公谋刘公段谢公尤侃侃。
而这个明朝第二,强大内阁组合的诞生,正是明孝宗朱佑琛失去朝局,掌控力,彻底沦为文官集团政治工具人的最佳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