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大案之空印案_下_一次性彻底弄清空印案的来龙去脉_分析透各种争议

那么洪武九年发生的这起数百名官员人头落地的空印案,朱元璋的处置是否妥当呢?
或者说空印案是不是一起冤案呢?在空阴案爆发以后,不久,七天间就上报天象发生了新变,而遇到这种情况。
在古代都会被认为是上天的警示。于是,朱元璋下诏广开言路,让天下臣民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直言觐见。
胡广暗杀时迁氏郑世元,因为空印案被处死,他的弟弟郑世力抓住朱元璋广开言路。
这个时机写了一封万言信,送到了御史台。郑世立在信中直接指出,来,空印案是一场冤案,认为朱元璋不应该惩治那些涉案的官员。
郑世力为此列举了四条理由。首先,郑世礼认为,空印纸盖的是齐缝印,而不是完整的官印,并不能用来做任何以权谋私的事情。
其次,郑世礼认为,各省到京城的距离实在太远,为了盖一个章来回奔波,也的确不利于工作的进展。
官员们用空印也并非是为了欺君,纯粹是一种权宜之计。
第三,郑世礼认为,因为大明律法中并没有规定携带空印之有罪。
所以朱元璋惩治那些官员并没有法理依据。最后,郑世礼认为,朝廷培养一个官员不容易,历果随意就处理官员,那么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郑世礼的这封万言信历史就在朝野上下掀起了轩然大波。
朱元璋看完以后,更是怒不可遏。不过,朱元璋最终并没有杀掉郑世力,只是将他流放到了江浦。
当然朱元璋也没有赦免那些空印案的犯官,那么郑士力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如果有理,那么就说明了空印案的确是一起冤案。其实要想理解空印案就必须要弄懂朱元璋的治国方略。
朱元璋的治国防略就八个字,重点治国,重点治理朱元璋对待管吏的严苛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的执政者。
比如朱元璋规定,贪污六十两以上的官员都要判处死刑。
而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从未有过的。所以,朱元璋处理空印案的初衷就是为了澄清吏治,防止百姓受到贪官污吏的剥削和压迫。
朱元璋出身于社会,最底层,早年深受贪官污吏之苦。
所以他在当上皇帝以后,最担心也最警惕的就是国家再次出现这种坏人坏事。
一旦发现了这种苗头,必然会引起朱元璋的激烈反应。在官员们看来,空印案最多算是个技术操作上的违规问题,认为根本就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所以他们对于朱元璋的反应感到莫名其妙不可理喻。其实这就是阶级之间的思维差异。
朱元璋虽然当了皇帝,但是他站在社会底层思考问题的角度却并没有改变。
咱们从大明朝百姓的立场上来分析一下正势力的四条理由。
首先,郑势力认为,空印纸盖的是齐缝印,并不能用来为非作歹。
然而,官印就代表着朝廷的信誉,不管在任何时候,权力的使用都要合法合规。
否则今天这里开一条口子,明天那里漏一条缝隙,最终致使权力得不到约束,成为了脱缰的野马。
那么受苦受害的除了老百姓还会有谁呢?其次,正式力认为用空印只是各地应对距离竞争太远的权宜之计。
那么这个所谓的权宜之计,就是地方官员为自己工作不认真不细致而开着后门,如果在地方就把账册核对,仔细分毫不差,还需要这种权宜之计吗?
第三,正式力认为律法中没有专门针对使用空议案的条文,所以处置空印案就属于无法可依。
这个就纯属于是法盲思维了。世界上有哪一部法律会把所有的犯罪事项都一一写在条文里面呢?
一条读职罪或者一条滥用职权罪,难道就不能处置空印案的涉案人员吗?
最后,郑世立认为,朝廷培养官员不容易,不应该随意处理。
这个说法,足以证明郑世立就是读书,把脑子读坏了的书呆子。
比如一个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片水稻,结果发现里面居然顺手种出来几棵杂草,难道就因为自己花了心思和精力,这几棵草就不除了吗?
所以像空印案这样公然违反制度的情况。如果不加以惩处,那么朝廷法度岂不就成为了一纸空文吗?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小口子,就会让吏志随之动摇。
所以决心重点治国重点之力的朱元璋对空宴的处理,我认为是没有错误的。